戏曲表演是年轻且具特色的专科专业,含戏曲演唱、戏曲伴奏两个专业方向。本专业以培养高学历、高素质戏曲艺术人才为己任,聘请地方戏曲传承人、省内外优秀戏曲表演艺术家授课,努力探索戏曲教学高等教育体系、创新戏曲人才培养模式,至今已培养百余名山东梆子、枣梆、莱芜梆子等地方戏曲人才,在赓续中华文脉,参与“文化惠民”,擦亮“戏曲之乡”名片方面,发挥了强大的文化育人功能,为地方戏曲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先后获批“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山东梆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等,入选山东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专场演出单位、菏泽市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
戏曲表演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管理规范、专业优势突出。建设800平米戏曲实训中心一座,戏曲实训中心按照现代化实训场所的建设要求,内设五大区域:戏曲文化长廊、实践实训区、剧目展演区、乐器体验区和戏曲服饰手工制作区。陈列有齐全的戏曲服装、道具、乐器、图书影像资料,为教学实践提供了良好平台和有力支撑,为戏曲艺术的交流传播、传承创新、文化育人等营造了可供沉浸式体验的真实场景。自建成以来,以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使广大师生和各界参观者,在沉浸式体验中领略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2023年,戏曲实训中心被授予菏泽市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菏泽学院获批山东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
戏曲表演专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打造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优秀教师团队,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诚邀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平调代表性传承人、菏泽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何西良、副主席杨翠娟、宋秀敏等多位专家老师授课。在戏曲人才培养方面成效卓著:2023年5月,新编传统剧目《闯幽州》入选第四届“梨花杯”全国青少年戏曲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并成功演出,“戏曲专场”入选山东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并巡演5场,戏曲专业学生在央视《中国戏曲大会》上挺进全国六强;传统剧目《武家坡》获两夹弦优秀剧目展演全国第一名;《杀妻》获山东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在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一二等奖4项,多名学生在山东省戏剧红梅大赛中荣获佳绩,为繁荣发展戏曲事业作出了应有贡献。
学院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实践,参与地方戏曲进校园、进社区活动12场,遍及菏泽市多个区、市(牡丹区、开发区、高新区、定陶区、成武县等);积极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各项艺术展演活动,主动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三下乡”等社会活动;多次参演省市级文艺展演活动,屡获嘉奖,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2019年面向全校戏曲爱好者组建曹风戏社,开展“戏曲进校园 经典共传承”活动8场,面向全校师生举办“传承的力量·地方戏沙龙”5场,参与音乐与舞蹈学院主办的“真人图书馆·地方戏知识普及”活动1场,在校团委主办的社团文化节活动中大放异彩,进行了多次地方戏剧团调研活动。2022年,曹风戏社成功入选山东省首批高水平艺术团,新编历史剧《循吏范希正》入选省舞台艺术青年人才创作扶持大型项目,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