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民间艺术瑰宝”,音乐与舞蹈学院2004年9月将山东琴书引进课堂,成为音乐专业特色课程,确立以传承菏泽地方民间音乐为办学特色目标,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有效地保护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促进了民间音乐的教学与研究,开辟了民间音乐教育传承与创新的新模式,构建起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高校课程。
山东琴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音乐与舞蹈学院聘请国家、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作为“活性”资源引进高校课堂,建立“活态传承”机制,以身口相传的方式进行授课,把他们唱、奏、演的专长传授给学生,使音乐类非遗项目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先后请山东琴书省级传承人、表演艺术家李巧莲,民间艺术家孙明祥、李守法等亲自授课,艺术大家的言传身教,使菏泽民间音乐的人才培养、传承保护、创新推广成为现实,丰富了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内容,在培养目标、课程资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路径等方面走出了传统音乐传承保护的新路,为音乐专业的科研创新推广普及开辟了一片天地。
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在科研、教学、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社科基金1项、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2项、市厅级立项20余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教育教学论文30余篇。2008年在中国曲艺高峰论坛会上,李巧莲撰写的《山东琴书进大学——关于中国曲艺改革创新的深层思考与实质探索》获优秀评论奖,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刘兰芳给以充分肯定,她说“山东琴书进大学,菏泽学院填补了空白”。2008年9月被山东省文化厅批准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2015年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授予菏泽学院“山东琴书传习所”,2013年获得山东省首届文化创新奖,2017年获得山东省第八届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18年6月入选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山东琴书传承研究),2018年7月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为山东省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基地(琴筝清曲)。培养传承人300余人,其中80余人一直从事专业演唱及相关职业。学生在国家、省、市各类比赛中获得奖励30余项。
参加演出获奖情况:
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新编《新村新事》获甲组三等奖;
山东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新编《新村新事》获得一等奖、《断桥》片段获得二等奖;
山东省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山东琴书《断桥》、莺歌柳书《偷诗》均获得二等奖;
首届“趵突泉杯”山东省曲艺大赛中,《亲上亲》获表演三等奖,新编《送金匾》获创作、演唱优秀奖;
山东省第六届小品曲艺大赛中,山东琴书《一只咸菜罐》荣获一等奖和最佳表演奖;
“菏泽市新创作曲艺作品演出”中,《剪窗花》获三等奖,山东快书《葱钉缘》获优秀奖,菏泽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
菏泽市第三届农村文化艺术节,学生演唱的《喜事多多》获最佳表演奖;
“菏泽市非遗曲艺类保护成果展演暨曲艺进校园活动”中,演唱的《亲上亲》、《上山》获优秀展演奖、菏泽学院获优秀组织奖。
山东琴书是音乐与舞蹈学院的特色课程,经过十余年的教学实践,在科研、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引起社会很大反响并获得较高的社会信誉,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在中小学得到推广与应用,既丰富了中小学的校园文化生活、开展了第二课堂,也使山东琴书传统艺术形式得以传承和弘扬,提高了中小学生对我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音乐遗产保护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