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琴书
山东琴书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教育教学 >> 特色教学 >> 山东琴书 >> 正文

久违的琴筝鼓板之音,唱响在大学课堂

2015年08月25日 16:56  点击:[]

   山东琴书作为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土壤中的民间艺术曲种,不仅是我国民间曲艺中的璀璨明珠,而且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魂宝。它所蕴含的浓重的文化底蕴的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曾深刻地影响了平民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它与同时期的许多曲种相比,唯有山东琴书登的了大雅之堂,由此可以看出,山东琴书往日的辉煌。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民间艺术受到影视、现代媒体、人类经济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正逐步被边缘化,前景堪忧,每况愈下,甚至部分音乐种类频临灭绝的危险境地。山东琴书也出现了发展缓慢、后继乏人的局面,正是这种现象更意味着亟待需要人们的保护。

山东琴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形成于我市的一个曲种,唱腔优美,生动细腻,具有浓郁的鲁西南特色。作为菏泽唯一的一所大学的音乐系科,应成为山东琴书遗产传承、发展、创造的主体, 成为山东琴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桥梁、重要基地,也为我系创置特色课程提供了独特的有利条件。

一、缘起

菏泽学院音乐系有一个叫冯晓群的老师,记得2002年一天傍晚,冯晓群被远处传来的琴板声所吸引,于是,脚步不由自主的随着声音走去,来到这里,不由让冯晓群眼前一亮,这不是儿时经常追随的山东琴书班子吗?久违而熟悉的唱腔顿时扑面而来,让这个大学的音乐教师激动不已,还是那样的服装,还是那样的乐器,还是那样的唱腔,虽然观众的叫好声不断,但放眼望去,台下的观众大多是五六十岁的年龄,总感觉与当下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格格不入。但出于对山东琴书的喜爱,冯晓群追随着这个琴书班子,一听就是半个月,一来二往与琴书艺人打的火热,通过与艺人们的交流,深深被山东琴书优美的唱腔所吸引,并萌发了要拯救这门曲艺艺术的想法,晓群回到学校,即刻将这个想法向领导做了汇报:“作为一个音乐工作者,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菏泽人,看到今日的山东琴书的窘迫,感到非常心痛。”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份文化遗产加以传承和发展。为使菏泽地区民族民间音乐遗产能够集中有效地得以保存并服务于社会,我系对特色课程的建设思路、模式及理念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在“弘扬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民间艺术瑰宝”等重要教育理念指导下,随着保护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呼吁声的高涨,山东琴书先后被批准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了使山东琴书重新焕发生机,并将这一优秀曲艺形式继续传承下去,系主任闫永丽、系副书记徐炳群、教师冯晓群等筹划将山东琴书请进大学课堂。这个划得到了刘从连院长等领导的大力支持,所以很快得以实现。 2004年春,我系首先选取了国家级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琴书进入大学课堂,作为音乐系特色课程。这个举措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肯定。

二、实施过程

为了让山东琴书这个古老的曲种与其它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产生碰撞,构建起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高校课程,为了使山东琴书重新焕发生机,将这一优秀曲艺形式传承下去,我系邀请了菏泽市著名山东琴书表演艺术家李巧莲(原菏泽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省曲协会员、市曲协秘书长)和山东琴书表演艺术家孙明祥两位老师走进高校传授技艺。李巧莲老师教形体与唱腔,孙明祥老师则传授操琴及弹拉,分组授课、个别辅导,时而口传心授,时而视谱通律,琴筝悠扬,古板嘹亮,昔日“下里巴人”,今日又重现光芒。

20049月,率先将南路山东琴书引进大学课堂,在学校教育中进行琴书艺术教育,使学生了解、认识琴书艺术,掌握、传承琴书艺术,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地方曲艺特色教材,纳入培养计划中,作为地方戏曲选修课程。使学生感性地接触和认识山东琴书,推动学生形成对它进行保护、传承的观念和意识。首先成立了琴书学习小组,选拔嗓音明亮、吐字清晰准确、发音圆润的学生加入到学习小组来。作为选修课每周安排4个学时,时间安排在每周的六上午和周日下午,制定出了教学大纲,教学方法采取集体大课(理论)、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共分为四个阶段,1、理论教学(历史渊源、基本特征、文献检索、名曲赏析、民间采风等),2、基本能力(发声练习、乐器演奏、台词课(喷、弹、啃、吐、磨”吐字归音法)),3、语音正腔,4艺术风格。学生们从基础学起,李巧莲老师一句一句教绕口令,说唱音乐需要锻炼嘴皮子。并强调声情并茂,强调在保持琴书的原汁原味的前提下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因为山东琴书的演唱特点是以唱为主,但演员必须自操乐器,自兼伴奏。除了主唱者兼奏扬琴外,其它角色也各操一种甚至交替演奏几种乐器。孙明祥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条件对其进行了乐器演奏分工。坠琴、软功胡琴、手板、扬琴、古筝都是同学们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们从不熟悉到熟悉,从不了解到热爱,从不会唱到掌握了娴熟的演唱技巧,真正领略了传统曲艺文化的无限魅力。

特色课程的开设,让久违的山东琴书活跃在大学校园之中,不但能有效地保护传承优秀民间音乐文化遗产,而且可以进行曲艺音乐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对现存资料进行整理和扫描,对现存的音响、录像进行数字化处理。20066月份,我国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东琴书与山东快书、聊斋俚曲等一起,作为山东省的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其中。08年以来,我系的 山东琴书由原来的选修课程转变为方向课程,成为主修学生的必修课程,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开设了莺歌柳书、地方戏曲、和坠子等都作为我系的方向课程由学生们选修,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收到的效果:

为了教学的需要,在保留优秀传统曲目的同时,又结合学生实际,既排演了许多脍炙人口传统段子,又创作编排了一部分新的曲目,例如,《断桥》、《小两口走亲戚》、《亲上亲》、《拔毛》、《水漫金山》、《喜事多多》、《憨妮迎客》、《秃子闹房》等,还有根据朱蕊同学拾金不昧的真人真事为素材改编的《送金匾》,为菏泽学院大学生科学文化艺术节文艺演出编排的《菏泽学院,再创辉煌》,根据豫剧《朝阳沟》改编的山东琴书《朝阳沟》等。从器乐演奏方面同学们经过刻苦练习,技艺日益娴熟,演唱水平有很大提高,对曲目的情感十分准确。经过老师们的辛勤培养和同学们的刻苦学习,20054月,菏泽学院揭牌仪式大型文艺演出现场,他们表演了《菏泽学院再创辉煌》;20069月,学生参加了山东省“趵突泉”杯曲艺大赛,由邢明娟、段要军、田月英演唱的新编曲目《送金匾》获优秀奖和创作奖,由苏海建、仝梦谣、刘兵、李美英演唱的山东琴书《亲上亲》获三等奖。200811月,在山东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亲上亲》荣获艺术表演类节目一等奖;2008年底举办了山东琴书专场音乐会,充分地表明了琴书班已具备了较扎实的基本功,也培养起来较为成熟的舞台经验。2008年在山东省第二届大学生文艺汇演中由武晓东、王萌、桑世华等演唱的山东琴书《新村新事》获一等奖,20093月获全国第二届大学生文艺汇演三等奖。20098月,在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新村新事》荣获艺术表演类甲组三等奖;20104月,由桑世华、张亚军、李龙、李莎等演唱的《喜事多多》获菏泽市第三届农村文化艺术节最佳表演奖。201011,菏泽学院郁章玉院长应邀参加台湾艺术大学55周年校庆活动,此次活动的一项重要议程就是菏泽学院与台湾艺术大学共同演绎山东琴书《白蛇传》选段“水漫金山”,双方的师生共同的合作,将这个琴书段子表达得淋漓尽致、精湛完美,给观众留下了极为美妙而深刻印象。加强了彼此交往,密切了双方关系,使山东琴书这个古老而传统的优美艺术在菏泽学院与台湾艺术大学间传递着心灵相通的默契,真正成为了友谊的纽带与桥梁。201111月在山东省第二届大学生文艺汇演中由王萌、李龙、李莎等演唱的山东琴书《断桥》,由冯晓娜、李莎、张倩等表演的莺歌柳书《偷诗》片段均获得二等奖。专场音乐会的举办及多次获奖情况足以说明山东琴书自开办以来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也充分证明山东琴书走进大学,把传承的接力任务让音乐专业的大学生进行下去是非常好的一个决策。以上成绩的取的,是师生们的共同努力的结果,二位老师不遗余力,学生们刻苦练习,从同学们参加演出及获奖情况看,成绩越来显著。看到今天的山东琴书走到了校园,走到了剧场,被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李巧莲老师感慨的说:“在菏泽学院音乐系开设山东琴书课的经过和对此产生的深层思考。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奋发图强,经过了众多的沟沟坎坎,走到了今天。我作为一个曲艺战线上的老兵,真是心如潮涌,感慨万千。”菏泽电视台等媒体曾先后对菏泽学院的琴书表演进行采访报道,为地方音乐进校园带了一个好头。特别是同学们的在电视台的演出,为山东琴书和其他曲艺节目的业余爱好者及专业表演艺术家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自我展示平台,也吸引了更多现代观众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开始关注传统曲艺艺术。

四、存在不足

1.演唱方法有待于改进。由于现在的唱法大多用大本嗓演唱,因此,限制了演员的发挥和创造,并且表现力也受到很大的限制,特别是在演唱高潮处时,更是使得感情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2、演出形式有待于创新。一直延续南路山东琴书的演出形式一般为二至五人,基本固定为二三人自行伴奏的坐唱方式,以扬琴居中(南路琴书中,多为敲琴挎板立唱),操其它乐器者对称围坐。

3、脚本过于陈旧。目前演唱的曲目大多是七、八十年代创作的剧目,缺少新的脚本,没有时代性,

4、曲调缺少变化。演唱过于程式化,所演唱的剧目大多都是以上河调开始,中间的曲牌运用较少。往往采用“一曲多用”或“旧曲套用”,只要选准曲牌和板式,填上词,处理好词情与曲情的关系,即可以完成一度创作,这种创作方式容易造成创作者的惰性和依赖性。表现力势必深受局限,难以表现当代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

五、  新的构思

山东琴书要想在当代舞台站稳脚跟,必须从剧本、表演、音乐、唱腔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1、在剧本方面,除了保留一些经典的传统作品外,可多创作一些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把握住当代观众的审美口味和审美需求,用传统的艺术样式来反映社会的现实,将艺术的真实与时代的精神相统一,例如《送金匾》、《朝阳沟新唱》等都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2、在舞台表演方面,可以打破局限,根据剧情发展及表现人物的需要来设计表演,充分利用各种先进设备、科技手段来强化舞美的表现力和象征性;就像姚忠贤所说,“时代在变化,山东琴书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过去点一根蜡烛就能上舞台唱,现在观众可不买账了,他们不光要听你唱,还要看你整个人在舞台上的表演效果。服装、表情、动作……山东琴书是门综合艺术,表演起来也得处处都能吸引人啊。”

3、在音乐方面,琴书音乐的发展必须吸收、融汇本体艺术之外的音乐素材,从当代民歌、戏曲、器乐,甚至流行音乐中汲取养料,使其唱词注重口语化,唱腔旋律简洁,板式变化较丰富,宜于叙事,在肯定自身存在价值的同时,以开阔的视野和胸襟,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变革中完成对“旧我”的超越。现实要求琴书创编者打破不适宜的陈规,调整或改变趋于稳定、静态的思维方式,以奔放的创作激情向动态思维转化,实现音乐创作思维与时代审美特征的契合。还可以开创一条中西结合、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全方位改革之路。大胆引进各种现代作曲技术,丰富其和声功能与多声部音乐的表现力,还可以借用西方乐器组群,增强其配器的丰富性、完善新型乐队的配置。例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山东琴书的传承人姚忠贤就对山东琴书进行了一系列大胆改革。“在节奏上,山东琴书再保持过去慢悠悠的唱法,很多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肯定接受不了。因此首先我加快了节奏;其次,词句要短小精悍,能用三句话说明白的坚决不用五句话。”

4科学的发声方法是唱好山东琴书的保证。琴书作为一门唱的艺术,在唱腔上就要讲究唱的要美要好听,要达到这个要求,就要用科学的方法来演唱琴书,要始终伴随着语言,伴随着感情来进行。声音要服从语言,无论什么时候,声音都是为了表达一定的字音、词意、感情而发。要对唱词的内容(思想感情、人物气质、形象、意境)有全面的深刻的了解、分清这段唱腔的段落、层次、转折、伸展、延续。要咬字音准,语句清晰,感情充沛,气口稳准,掌握风格,唱出感情,韵味、意境。演唱时,在基本唱腔的基础上,演唱者完全可以根据角色、情节、嗓音、方言语音的不同,随机变化、扬长避短,不受死板死腔的限制。演唱者要讲究科学的发声方法,像“气沉丹田”、“练堂音(头腔共鸣)”,“大换气、小偷气、声断气、补气”等等一些常用的声乐演唱方法也在琴书表演中也经常使用。

5、建立系统的山东琴书教学体系,关注山东琴书的理论教学与文化传播。通过建立相应完善的山东琴书教育体系,培养在山东琴书方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鉴赏水平、创作水平的专业学者。使其大力繁荣山东琴书的艺术创作,扩大山东琴书的艺术教育,强化山东琴书的史论研究,活跃山东琴书的艺术评论,全面推进山东琴书的健康发展。

总之,山东琴书走进大学课堂,无论从山东琴书的发展前景与传承来看,还是对于弘扬传统民间艺术,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来说都具有非常实际的作用。特色课程教学在高校的开展对于各地方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要让传统艺术在,亮出自己最光彩的一面,应给人历久弥新之感。菏泽学院这片多元素的土壤,将给民间曲艺的成长,提供有利条件。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及科研设备、学生扎实的理论及技能功底,必将促进民间曲艺的繁荣与发展。反过来,民间曲艺的繁荣又为音乐系课程构建,打造了特色品牌。

上一条:应邀台湾艺术大学55周年校庆,演出山东琴书《白蛇传》 下一条:山东琴书进课堂起因

关闭

Copyright © 2018 Music and Dance College Of Heze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菏泽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0-5525003 网站访问人数:  588690